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郭继军 洪英
宇宙、深海、深地,令人神往的三大秘境。脚下的地壳平均深度17公里,但人类之力至今仅能到达万米深度。
深深的地层下,蕴含着无数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关乎国家能源安全。5月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大漠戈壁,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跟随一支湖北石油工程铁军——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看他们如何向地下万米冲刺,发掘深地“宝藏”。
(相关资料图)
胡杨林
“龙虎豹”硬核诠释“挖呀挖”
盖孜库木,意为沙漠的豁口。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盖孜库木乡,两岸胡杨在塔里木河的滋养下,染绿戈壁,生机盎然。
5月23日,记者从沙雅县城驱车3小时来到胡杨林边,远远望见在一座60多米高的钻机上,身着红色工作服的人影正忙碌着。
这里是跃进3-3井场,由来自湖北的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90108JH钻井队施工。这群来自湖北的石油工人,犹如戈壁胡杨,顽强地战斗。名牌基层队、标杆钻井队、模范党支部、模范集体、优胜基层队……党员活动室里,满墙的奖牌见证着这支湖北队伍的赫赫战功。
2022年8月,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成功实施了“深地工程”钻探,这是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重大工程,此后,8000米以上的深井一口接一口开钻。
跃进3-3井是一座新的“地下珠峰”,设计井深9472米,完钻后将成为亚洲最深井。
攀登“地下珠峰”,需要顶尖的队伍、顶尖的装备。
负责钻井的90D型钻机自动化程度很高,钻深可达9000米,最大提升重量600多吨。自动猫道上,一吨重、近10米长的钻杆一分钟就被抬上平台。电动顶驱“接过”钻杆送向井口,工人们推动液压大钳将其与前一根钻杆相接,几百根钻杆就这样“一气呵成”,在地层中开路。
攀登这座“珠峰”的湖北队伍有三支、共50多人,他们有着十分霸气的名字:狂龙、飞虎、雪豹。
飞虎班班长、司钻刘国强说,队员们起的这些名字寓意在工作中要像龙虎豹一样威猛果敢。
工人两班倒,队旗也跟着两班倒,钻井深度就在鲜红队旗的交接中,一点点增长。
今年5月初,该井二开后进展顺利,半个多月就挺进至5200多米,接下来他们将向地质条件更复杂的深处钻进,预计今年10月到达设计井深。
练就绝技
钻头在地下能“转弯”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沙漠地下的石油资源达到了十亿吨级,但储层平均埋藏深度超过7000米,是世界陆上最深的商业开发油气田之一。
“深地工程”实施以来,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已累计在此打井33口(22口新钻井),在顺北工区创造和刷新了几十项施工纪录,共获得优质工程17口,其中有6口日产千吨井。
近万米地下,高温、高压、高含硫等都是世界级难题。要钻透深地,破解这些难题,手中须有“利器”。
在新疆轮台县,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井下测试公司完井测试技术中心建成了国内等级最高的高温高压井下工具检测中心,试验台可模拟井下环境。
中心主任郭锐锋说,试验台可模拟最高温度260℃、最大压力210兆帕的井下环境,工具能不能在高温、高压、有腐蚀的情况下运转,试试就知。不久前,有厂商送检一款工具,自称通过国外机构检测,结果在试验中,工具的橡胶部件顶不住高温高压碎成了渣。
在一次次试验中,郭锐锋等人不断摸索工具材料、结构的最佳组合,“一些进口工具动辄数百万元,性能相同的国产工具才几十万元,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在新疆轮台县,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使用的钻头来自湖北——中国石化机械公司的江钻钻头。与常见的螺旋形不同,这些钻头上嵌着好几排金刚石复合片,像是长了一排排“钢牙”,有的钻头上还有可旋转的“牙轮”,适应不同地层,帮助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打得快、打得准”。
“深地工程”还催生了一批“独门绝技”。
为保护胡杨林,跃进3-3井的钻井平台没有设在储层正上方,而是距胡杨林核心区3公里之外,钻杆到了地下5000多米后要“转个弯”去往储层。地质工程师陶守斌介绍,他们应用了耐高温高压的高精度随钻测控系统,地下的工程信号实时传输至地面,这样一来,钻头就像长了眼睛,能灵活转弯。
钻井打出来的带油钻屑会污染环境,如何处理?在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环保技术服务公司拜城分公司,每天可用热馏炉处理250吨油基钻屑,钻屑去掉油污后变成“纯净”的砂石,可用于建设新的井场。靠着这项独门绝技,这家公司占领了塔里木油田80%的市场份额。
苦中有乐
大漠戈壁亦难“鸽”舍
在大漠戈壁打井,环境再严酷,石油工人们依然能把生活过成“花”。在新疆采访的一周里,记者前往多个井队,体验工人们的生活。苦中作乐,是他们擅长的事情。
有的人,以工作为乐。
钻井液俗称“泥浆”,它起着稳定井壁、为井下钻具传递动力等重要作用。对27岁的70222JH钻井队泥浆技术员廖成林而言,泥浆就是工作、生活的重心。小小的实验室里,他看着试管里的泥浆,测着一项项数据,乐在其中。钻井碰上复杂地质,他忙得几个月不脱工衣,人晒得黝黑,瘦了好几斤。在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钻井液工竞赛中,廖成林荣获个人金奖。
有的人,在点滴小事中寻找乐趣。
偶尔出现的小动物,成为大家追捧的宠儿。去年6月,90108JH钻井队工人谷强在垃圾桶旁发现了一只狐狸,“它已经和我们混熟了。如果隔段时间不见它踪影,大家都挺惦记的。”
5月24日,记者前往深入沙漠200多公里的70209JH钻井队,越往深处去,景色越荒凉,风裹起沙子劈头盖脸打来,人只能眯着眼,不敢张嘴。这支井队周围沙丘连绵,井场如沙海孤岛,连胡杨都见不着几棵。
忽然,一群鸽子掠过井架,盘旋许久。“鸽子跟了我快10年,已经好几代了。”48岁的井队工人王存喜的视线跟着鸽子飞过。
当年,也是在新疆沙漠里,两只迷路鸽子落在井架上,王存喜收留了它们,喂了点米和水,没想到两只鸽子就不走了。这些年来,从顺西、顺南、塔河到顺北,井队到哪鸽子跟到哪,形成了十几只的鸽群。
“都说这里荒凉,河流不来,鸟儿不来,可我们来了。”老家在陕西的王存喜在新疆打井18年,如今在库尔勒定居,离家乡远了,离石油近了。“石油给了我一切,我也愿意为石油奉献一生。”
上一篇 : PS会员双倍折扣上线:《怪猎崛起》等 最高25折! 看热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